9月29日,記者從遼河油田勘探開發(fā)研究院油田開發(fā)所獲悉,由這個院在桃園地區(qū)部署的4口新井已通過審批,平均設計井深1500米左右。
目前普遍來看,油井越打越深,遼河油田的天然氣開采卻“青睞”淺層。淺層的異軍突起,讓遼河油田天然氣在無新增地質儲量的情況下,產量連續(xù)8年實現超計劃線運行。
由深轉淺 淺層孕育新希望
數據顯示,近年來,遼河油田有80%的天然氣新井部署在淺層。而早些年,遼河油田天然氣井大部分打在中深層。
由深轉淺,是地質認識的不斷深化,更是嚴峻資源形勢下的無奈之舉。
專家介紹,遼河油區(qū)天然氣主要為伴生氣,沒有純氣藏。由于深層天然氣產量遞減加劇,遼河油田天然氣年產量由高峰時的17.94億立方米降至2013年的7.2億立方米。截至2013年年底,可采儲量采出程度達91.57%。按照現在每年1%的采氣速度,如果沒有新的氣藏發(fā)現,9年后遼河天然氣將開采殆盡。
與之相對,是保供的政治責任和保生產的經濟責任。遼河油田天然氣外供周邊的沈陽、錦州、營口等幾座大城市,關系到幾十萬老百姓“過年能否順利煮餃子”。同時,遼河稠油以熱采為主,生產中對天然氣需求量較大,尤其是冬天,經常“上氣不接下氣”,只能高價從外部購入,增加了開發(fā)成本,吞噬著油田的整體效益。
由于內外部需求和自身效益的期望值都在提高,科研人員將目光轉移到曾經被“冷落”的淺層。遼河油田主力區(qū)塊均開發(fā)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受當時技術水平和認識的制約,1500米以上淺層的測錄井資料基本是空白。淺層,亦是潛力無限的“潛”層。
除了潛力大,投資回收期短是淺層天然氣另一大優(yōu)勢。由于層淺、鉆井進尺少,淺層天然氣井投資相對較低,投資回收期短,投入產出比高,“錢途”看好。在更加注重質量效益的今天,“錢途”意味著前途。
由表及里 淺層遭遇新難題
淺層天然氣開發(fā)難,到底難在哪里?
“在遼河油區(qū)部署一口淺層天然氣井,難度有點像大海撈針。”開發(fā)技術人員這樣形容。一方面,現在的目標區(qū)多為儲量較小、隱蔽性強的區(qū)塊;另一方面,經過幾十年的研究,進一步挖潛的潛力已經很小。
從地下因素看,淺層天然氣層薄、埋深跨度大、儲層連通性差,部分氣藏規(guī)模小、隱蔽性強,實現精確地質認識難度大。以牛居油田為例,共發(fā)育五套含油氣層系,含氣砂體橫向變化大,發(fā)育不穩(wěn)定,動用程度低。
從地上環(huán)境看,隨著盤錦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,很多新井位于城區(qū)和人口聚集地,地面建設難度大、安全環(huán)保壓力大。以桃園油田為例,區(qū)內有氣井12口,由于受地面和管線條件限制,目前已全部關井。
隨著時間推移,遼河天然氣低壓低產和出水氣井增多,增加了穩(wěn)產難度。對比2001年和2013年的數據可以發(fā)現,日產小于5000立方米的井增加了51口,壓力小于2兆帕的氣井增加近一倍。
雖然淺層天然氣不斷得到有效開發(fā),但專家指出,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在一些區(qū)塊的淺層進行零星挖潛部署,缺乏整體認識。進一步提升淺層氣開發(fā)水平,必須實現由點及面的轉變。
由點及面 淺層打開新局面
為破解“藍金困局”,遼河油田采取解剖麻雀的辦法,重點對淺層氣比較富集的興隆臺油田和黃金帶油田開展專題研究。
通過最新采集和處理的三維地震資料,弄清淺層氣分布規(guī)律及潛力,落實剩余氣目標區(qū)。近年來,科研人員共在老區(qū)部署天然氣井66口,建成產能5.68億立方米,有效彌補了產量遞減。
如今,淺層氣已在遼河油田興隆臺、青龍臺、大民屯等地區(qū)多點開花,改變了以往單純?yōu)樵鰵舛S跒閱尉掖胧┑木置?,建立了老區(qū)天然氣挖潛新模式。目前,遼河油田已形成含氣儲層精細刻畫、氣層識別、氣井優(yōu)化部署三大技術,提高了措施有效率和氣藏動用程度,保障了天然氣產量的完成。
在完成產量指標的同時,遼河油田科學抓好天然氣產供銷工作,通過精細管理降低損耗,優(yōu)化天然氣產銷結構,確保辛苦采出的氣能夠“物盡其用”,賣出個好價錢。
加快開發(fā)淺層氣,深入研究深層氣,積極準備海上氣。按規(guī)劃,未來5年內,遼河油田將全面完成淺層氣分布規(guī)律的認識研究,實現淺層氣有效開發(fā);篩選重點區(qū)域加快深層氣評價,力爭實現深層氣有效動用;開展海上氣前期評價準備工作,提供戰(zhàn)略接替。